一、齒條加工毛坯尺寸:
零件的實際尺寸為715m*30m*28m,粗銑前留2-3mm余量,粗銑加工后留2-3mm余量,以便于精銑粗銑加工后留0.2-0.3mm余量給精磨留的余量。
所以綜上所述該毛坯應留有的加工余量,以保證齒條工件的正常加工,經粗略計算毛坯的尺寸長*寬*高為720mm*35mn*33mm。
二、切削用量、加工余量、工時定額的選擇與計算:
1、切削用量的選擇:
刨削和銑削加工切削用量包括主軸轉速(切削速度)進給速度,被吃刀量和側吃刀量。切削用量的大小對切削力,切削功率,刀具磨損,加工質量和加工成品均有顯著的影響。
為了保證刀具的耐磨度,切削用量的選擇方法是:先選擇被吃刀量或側吃到量,其次確定進給速度,最后確定切削速度。
a、被吃刀量(端銑)或側吃刀量(圓周銑)的選擇指被吃刀量ap為平行于銑刀軸線測量的切削尺寸。側吃刀量ae為垂直于銑刀軸線測量的切削尺寸,被吃刀量或側吃刀量的選取主要有加工余量和對表面的要求決定。
在工件表面粗糙度值要求Ra12.5-25mm時,如果周圍銑削的加工余量小于5mm,端銑的加工余量小于6mm,則粗銑一次精銑以達到要求。
在工件表面粗糙度值要求Ra3.2-12.5mm時,不分粗銑和半精銑兩者進行。粗銑時被吃刀量或側吃刀量選取同前粗銑后留0.5-1.0m,在半精銑時切除。
工件表面粗糙度值要求為Ra0.8-3.2mm時,不分精銑。半精銑,精銑三步進行。半精銑時被吃刀量或側吃刀量取1.5-2mm精銑時圓周銑側吃刀量取0.3-0.5mm,面銑刀被吃刀量取0.5-1mm。
b、進給量和進給速度Vf的選擇:
銑削加工的進給量是指刀具旋轉一周,工件與刀具沿進給運動方向的相對位移量,單位為mm/r,進給速度是單位時間內工件與銑刀沿進給方向的相對位移量。單位為mm/min。
進給量與進給速度是數控銑床加工切削用量中的重要參數,需根據零件的表面粗糙度,加工精度要求,刀具及工件材料因素選取。
c、切削速度Vc的選擇:
根據已選的被吃刀量,進給刀量及刀具耐用度選擇切削速度加工余量根據粗、精銑每面留余量1.5-2mm,長留余量2-3mm,磨削每面留余量0.2-0.3mm,總長至尺寸715mm,孔加工精度余量留0.2mm,精銑余量留0.1mm。